如何正確使用大量元素水溶肥?
2025-08-19 來自: 歐力沃(山東)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:14
正確使用大量元素水溶肥需要結合作物需求、施肥方式、環境條件等多方面因素,體方法如下:
一、明確使用時期,按需施肥
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長階段對氮、磷、鉀的需求不同,需根據生育期選擇對應配方:
苗期 / 生長期:以高氮型配方(如30-10-10+豐脂多肽酶)為主,促進莖葉生長和根系發育,為后續開花結果打基礎。
開花結果期 / 膨果期:以高磷高鉀型配方(如 10-40-10+豐脂多肽酶、12-6-40+豐脂多肽酶)為主,磷促進花芽分化和果實發育,鉀提升果實膨大速度、品質和抗逆性。
全生長期通用:選擇平衡型配方(如 20-20-20+豐脂多肽酶),適用于作物生長穩定期或需均衡養分的階段。
二、掌握正確的稀釋濃度
大量元素水溶肥養分含量高(通??傪B分≥50%),嚴格稀釋后使用,避免燒根、燒葉:稀釋比例:根據產品說明和作物需求調整,一般推薦濃度為0.1% - 0.5%(即 1 升水加 1 - 5 克肥料)。例如:
滴灌 / 沖施:每畝用量通常為 5 - 10 公斤,兌水稀釋 500 - 1000 倍后施用。
葉面噴施:濃度更低,一般為 0.1% - 0.3%,避免高溫時段噴施導致葉片灼傷。
注意事項:稀釋時先用少量水將肥料完全溶解,再倒入大容器中加水攪勻,確保無沉淀;避免與堿性物質(如波爾多液、石硫合劑)混合,以防養分失效。
三、選擇合適的施肥方式
根據種植模式和作物特點選擇高效施肥方式,減少養分流失:
滴灌 / 噴灌(推薦) :肥料溶解后通過灌溉系統直接輸送到根系周圍或葉片,養分利用率可達 80% - 90%。適用于大棚蔬菜、果樹、花卉等,尤其適合水資源短缺或規?;N植場景。
優點:省水省肥、不傷根、易控制用量。
葉面噴施:作為快速補充養分的輔助方式,在作物缺素、生長弱勢或關鍵生育期(如膨果期)使用。需注意葉片吸收好,避開高溫強光時段(建議早晨或傍晚)。
沖施 / 淋施 :適用于露地作物或無滴灌設施的場景,將稀釋后的肥料隨水沖入田間或淋在根部周圍。需控制用量,避免大水漫灌導致養分流失,建議結合土壤墑情少量多次施用。
四、控制施肥頻率和用量
遵循 “少量多次” 原則,避免一次性過量施肥:
頻率:根據作物生長速度和土壤肥力,一般間隔 7 - 15 天施用一次。例如:
蔬菜膨果期:7 - 10 天一次,滿足快速生長需求;果樹生長期:10 - 15 天一次,避免養分過剩。
用量:根據作物種類、生育期和產品濃度調整,每畝每次用量通常為 5 - 15 公斤(具體參照產品說明)。苗期少施,結果期適量增加,后期逐步減少,防止植株早衰或貪青晚熟。
五、結合土壤與環境條件調整
土壤狀況
沙質土壤保肥性差,需增加施肥頻率,減少單次用量;
黏重土壤透氣性差,避免過量施用氮肥,以防根系缺氧;
酸性土壤可搭配少量堿性肥料(如硝酸鈣)調節,堿性土壤注意補充鐵、鋅等易被固定的元素。
環境因素
高溫強光時,適當降低濃度,避免水分蒸發過快導致肥害;
低溫陰雨時,減少用量,延長間隔期,防止根系腐爛;
干旱時結合灌水施肥,提高養分溶解度和吸收效率。
六、搭配其他肥料,均衡營養
大量元素水溶肥以氮、磷、鉀為主,需與其他肥料配合使用,避免養分單一。
配合有機肥:底施或生長期增施有機肥,改善土壤結構,提高保水保肥能力,增強作物抗逆性。
補充中微量元素:選擇含 TE(微量元素)的水溶肥,或單獨噴施鈣、鎂、硼等,預防裂果、畸形果等問題(如西紅柿膨果期補鈣,果樹花期補硼)。
避免拮抗作用:磷與鋅、鐵等元素存在拮抗,高磷配方不宜與含鋅、鐵的肥料同時混用;鉀與鈣、鎂也可能拮抗,需控制比例,確保養分平衡。
七、注意安全與禁忌
避免直接接觸未稀釋的肥料,防止灼傷皮膚或作物;
開封后未用完的肥料需密封保存,防潮防曬,避免養分吸濕結塊;
禁止與強酸性、強堿性農藥或肥料混用,使用前可先做小范圍兼容性測試;
若出現肥害(如葉片發黃、萎蔫、根系腐爛),立即用清水淋洗根部或葉片,降低肥料濃度。
通過以上方法,可發揮大量元素水溶肥的作用,既能滿足作物養分需求,又能減少浪費和環境污染,最終實現增產提質的效果。